姓匡的名人-姓名学
来源:令乐算运网 更新 :2024-09-26 00:11 查看 :4200
匡姓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353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79位。
部分匡姓历史名人
匡章:(生卒年待考),又称匡子、章子,齐国人。著名战国时期齐国将领。
屡立战功,卓有建树。齐威王时,曾率军打退秦国的进攻。
齐宣王六年(公元前314年),乘燕国内乱,率兵十万,从渤海进发,五十日,直破燕都。后二年,在濮水上游抵御秦军,失利。
齐湣王即位后,联合韩、魏两过攻打楚国。匡章在楚沙(今河南唐河)大败楚军,杀楚将唐昧。
匡衡:(生卒年待考),字稚圭;东海兰陵人(今山东苍山鲁城乡,一说今山东济宁邹城匡庄)。著名西汉经学家。
匡衡自幼勤奋好学,但由于家贫,晚上连油灯也点不起,他见邻居家灯火通明,就在自己家墙上凿了一个小孔,让灯光透过来借以刻苦读书。历史上流传至今的“凿壁偷光”这一寓意深刻的故事,即由此而来。
同邑有一大户,家中豪富,藏书很多。后来,匡衡自愿为其做佣工,不要报酬。富户感到奇怪,问他缘故,匡衡代表愿尽其藏书。富户听后颇为感叹,遂取出藏书供匡衡攻读。顽强的学习毅力,使他获得了渊博的学识,后来匡衡跟著名学者后苍学经,对《诗经》有深刻研究,特别对经学有精辟的见解。据传当时流传者“匡衡说诗,解人颐。”由于才智过人,博古通今,经学绝伦,功成名就,位列三公,成为一代宰相。
他善于讲《诗》。一次他与别人讲《诗》时,相互驳难,别人被说得哑口无言,只好慌忙地穿着鞋溜走了。
匡衡曾做过小官,地位不高,加之汉宣帝不大喜欢儒生,他便被派到地方任职。当时长安城内很多学者给汉宣帝上书,请求将匡衡留在京城,但皆未被采纳。
汉元帝即位后,匡衡被调回京都。汉元帝经常让其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。他曾上书汉元帝指出:百姓生活十分贫困,而许多官吏却贪赃枉法,大肆搜括民财,一味追求享受;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,不顾廉耻,大搞裙带关系,阿谀奉承等。匡衡建议朝廷压缩开支,考订国家制度,整顿朝纲,得到汉元帝的重视和采纳。但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,其建议的实施却收效甚微。
匡衡历官博士、给事中、光禄大夫、太子少傅、光禄勋、御史大夫,丞相。后封乐安侯。
不过,在匡衡当了丞相后,胆子很小,对专权宦官不敢揭露斗争。直到汉元帝死后,宦官失宠时,才大着胆子上书弹劫宦官,因此受到朝廷众大臣指责和非议。匡衡因而在羞愧中辞去了承相之职。
匡衡的晚年气节不保,他明知百姓疾苦,却自己强行大量占有土地达两万三千公顷。汉成帝因此将其削官为民,匡衡于归家后不久病逝。
如今,匡衡墓依然在山东枣庄市峄城区,并于1993年重修。重修后的匡衡墓焕然一新。镶嵌镌刻“一代名相”的大理石门坊巍巍壮观,长长的神道两侧石人石兽古朴庄重。大门外石狮一左一右惟妙惟肖。走进大门,甬道两侧翠柏行行,两株古槐树是在向游客讲述历史的沧桑。壮观的“匡衡祠”内端坐着匡衡塑像,周壁上彩画栩栩如生,诠释着先贤一生;俊逸的书法描写着匡衡从“寒门学子”到“鹏飞京华”直至“一代名相”的辉煌路程。展橱内陈列着汉代的学习、生产生活用具。祠南就是“匡衡墓”,高高的封土堆前直立着“汉丞相安乐侯匡衡之墓”石碑。苍松翠柏环绕,清幽静谧凝重。
明朝主事王讴凭吊匡衡墓后赋诗一首:“埋玉此山侧,金声动汉庭。貂禅兼如相,风雅擅传经。日暖花空落,年深草自青。独来式故里,仿佛见仪容。”
墓苍苍、祠煌煌,告慰着古代先贤;“凿壁偷光”的故事依然激励着历代莘莘学子!
匡昕:(生卒年待考),庐陵人(今江西永丰)。著名南朝齐国大孝子。性至孝,母病亡多日,其泣哭哀号,母竟苏醒,时人以为孝感所致。
匡才:(生卒年待考),邳州人(今江苏邳州)。著名金、元期间将领。原仕金为武略将军、邳徐兵马都巡使。金国灭亡后,率部降蒙古,守邳境。后领军攻宋,破五城,授沂邳东河监军,进沂邳东河元帅兼建武军节度副使。后宋朝大军大入境,匡才战死。
匡福:(生卒年待考),山东胶州人。著名明初将领。元朝时期曾任河南行省参政,后投靠朱元璋,为骑尉,从征战,守东海,击倭有功,授武德将军,世守胶东。
匡愈:(生卒年待考),一称匡愚,字希贤。著名明朝医学家。精于医术,曾随三保太监郑和三次出使外国,以名医家闻于当时。
匡如桐:(生卒年待考),山东胶州人。著名明朝大孝子。性孝,父早逝,弱冠即独立支撑门庭,为人一言九鼎,著有《柳庄诗集》。
匡福:(生卒年待考),穆州人。著名明朝抗倭将领。明太祖朱元璋执政时期,为骑尉。守东海,击倭有功,授武德将军。
匡翼之:(生卒年待考),山东胶州千户所人(今江苏赣榆)。著名明朝大臣。明成化年间进士,巡按贵州,授南京御史,改北京御史,奉旨清理陕西军政,除积弊。他弹劾不避权贵,忤刘瑾,出为四川副使,孤身舌战,平息少数民族起义,官终广东按察使。
匡源:(公元1815~1881年),字本如,号鹤泉;山东胶州人。著名清朝大臣,咸丰皇帝顾命八大臣之一。
出生于书香人家,自幼聪敏好学,才年思敏捷,认真刻苦。十三岁考秀才,文采卓异,擅诗文,号为神童。他少有大志,传世他题“世人多白眼,吾独上青云”诗句以自勉。
匡源伯父匡锡嘏,举人出身,任泰安府府学教瑜,对匡源十分赏识,认定侄儿将来必成大器,先是领至泰安学署就学,后于清道光十八年(公元1838年)付学费送他进国子监深造。
清道光十九年(公元1839年)乡试,匡源夺得举人第三名的好成绩,次年巧遇恩科,匡源参加会试,再中进士,二十五岁的他在同榜进士中最为年轻。同年他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,又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。
清道光二十四~二十五年(公元1844~1845年),匡源出任江西、山西乡试考官。
清道光二十八年(公元1848年)2月,道光皇帝派翰林院编修匡源为皇子奕詝讲经。匡源深知此任重大,不敢懈怠,全身心投入,以报效皇帝的信任。不幸的是,第二年匡源母、父二老相继逝世,他只好丁忧故里。
道光皇帝逝世后,咸丰皇帝继位,诏丁忧期满的匡源入宫。清咸丰元年(公元1851年),匡源出任会试同考官,次年升任兵部右侍郎。
清咸丰五年(公元1855年),匡源任吏部左侍郎,并代理礼部尚书。
清咸丰七年(公元1857年),匡源升调军机处任军机大臣上习行走。第二年任军机大臣上行走,赐紫禁城骑马。
清同治元年(公元1862年)任职随称赞襄政务大臣。短短几年,匡源由皇子师连升数级进入中央权力中心。
不同于晚清官府奢靡腐败的风气,匡源为官严以律己,勤勉清廉,不沾恶习。他对败坏的社会风气极为痛恨,为振作朝纲,匡源愤而撰写了很多指斥时弊的奏议。他不畏权势,同结党营私的贪官进行尖锐的斗争。
清咸丰十年(公元1860年),英法联军进犯北京,清廷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。敌军压境,匡源力主固守以待勤王。胆怯的咸丰帝出逃热河,匡源弛骑以从,途中批谕、章奏、拟旨皆出自源手。英法议和,咸丰病危,临床托孤,匡源为顾命八大臣之一。
清同治元年(公元1862年),同治帝即位,慈禧垂帘听政,开始翦除异己,削弱帝党势力,匡源被扣罪名罢官,有幸留得性命。
退出政界的匡源受聘担任了济南泺源书院的山长,讲学十七年,弟子多达三千余人,他深感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”的乐趣。在他的门生中,不乏有出息、有作为的后起之秀,如潍县曹鸿勋、福山王懿荣、胶州柯劭文等。较之从政,讲学带给匡源更多乐趣和成就。
匡源在文史艺术诸学科均有成就,生前著述很多,如《珠云仙馆诗文抄》、《名山卧游录》、《画学先贤》、《制艺卮言》等。
部分匡姓近现代名人
匡韶:(1902~1955),硖石人,化名史东山,因爱家乡的东山,便以为名。著名现代电影业先驱。
自幼嗜好艺术。家贫,十七岁出外谋生,业余学习绘画。
民国十年(公元1921年)进上海影戏公司任美工师,刻苦钻研电影业务。民国十三年开始担任导演,次年编导第一部影片《杨花恨》,获得好评。民国十九年入联华影片公司。
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,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。民国二十一年与蔡楚生合作,摄制我国第一部以抗战为主题的故事片《共赴国难》。之后,又摄制《奋斗》、《青年进行曲》、《女人》、《人之初》等影片。抗战期间在重庆参与创建中国电影制片厂,并摄制《保卫我们的土地》、《好丈夫》、《胜利进行曲》、《还我故乡》等影片。
抗战胜利后,受周委托,在上海和阳翰笙、蔡楚生、郑君里等组织联华影艺社,后与昆仑公司合并,成为抗战后进步电影的新阵地。他编导了著名影片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,被誉为“为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了基石”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,任中国剧协常务理事、文化部电影局技术委员会主任。1951年改编导演的《新儿女英雄传》,在第六届国际电影节上获导演奖。
他从影三十多年,创作了二十多部影片。著作有《电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几个特点》、《论电影的镜头组接》。史氏曾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、第一次全国文代会。
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
匡亚明(1906年3月17日~1996年12月16日),原名匡洁玉,又名匡世,曾用名匡梦苏、匡润之,曾用笔名何畏、何晨、梦苏,江苏丹阳导墅匡村人。教育家。新中国成立后,匡亚明历任华东政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、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。1955年至1963年任东北人民大学(后更名为吉林大学)常务书记兼校长。1963年起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。“文革”中备受迫害,1978年复出,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。1982年起为南京大学名誉校长。1991年被任命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。晚年主持编写《中国思想家评传》。
匡亚明对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有重要贡献,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,是吉林大学的重要奠基人,并曾两度出任南京大学校长,期间冲破旧束缚,延揽名师,注重传统文化教育,是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代表性人物。
匡裕民:(1907~1977),江西万安上芫村人。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。
1926年参加本地农民协会。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。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。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。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,自卫队队长,军委警卫团班长,红一方面军总部炮兵连连长,红三军团特科队队长、炮兵营营长,红一军团炮兵连副连长、山炮连连长。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。
抗日战争时期,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代参谋长、团参谋长兼第一营营长,炮兵团副团长,延安炮兵学校副校长。
解放战争时期,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副司令员兼炮兵学校副校长,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,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中南军区炮兵司令员,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,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主任,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、顾问。
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。荣获二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
1977年4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,终年七十岁。
匡斌:(1913~1971),湖南湘乡人。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。
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同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。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团排长、连长。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。
抗日战争时期,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连长,补充团营长,独立旅第二团副团长、团长,鲁西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,教导第四旅兼湖西军区参谋长,冀鲁豫军区湖西军分区副司令员、司令员。
解放战争时期,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二十旅旅长,第一纵队教导团团长,豫皖苏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,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军副参谋长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第七步兵学校校长,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,济南军区公安军司令员,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。
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
1971年因病在北京逝世,终年五十八岁。
匡镜秋:(1931~),湖南益阳人。现代教育家。
1951年益阳师范毕业后在益阳县任教。
1956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,1960年毕业后,在湖南哲学社会科学所工作一年,后一直在常德师专工作,历任教研组长、历史科主任、校党委书记和校务顾问等职,副教授职称。
长期从事教学工作,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后仍长年兼课,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扎实的理论基础,曾教过哲学、政治经济学、中共党史等课程,对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想政治觉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。
围绕教学开展科研工作,曾主编《中国现代史简明教程》,撰写诗文近二十万字。
由于他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成绩显著,在他任职期间,常德师专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26所优秀师专之一,获得奖状与奖金。他被推选为湖南省劳模代表大会代表。退休后,至今仍参与社会办学,其所办学校被评为常德市社会办学先进单位,个人被评为常德市社会办学优秀教育工作者。
匡大才:(1935~),安徽金寨人。现代教育家。
副教授。1949年参加工作,1954年金寨师范毕业后从事各级各类教育四十五年。
1961年合肥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后,曾任安徽教育学院政治教师,合肥四中校长,合肥教育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、教务长、省成人高校招生办副主任等职。
现任中华教育家协会理事、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研究员、合肥经贸职业技术学校校长。他在执教多年中,一面从事中共党史、中国革命史、哲学等课程教学工作,一面从事教学管理与科研。
公开发表《在改革中求发展》、《叶挺与新四军》、《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程》等论文和著作十余篇部,共五十多万字。其中1992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国通史》,同行专家认定是“一部高水平的学术专著”,“堪称是别具一格的上乘之作”,安徽史学会评为“荣誉一等奖”。《谈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改革》一文,载入国家一级刊物——《成人高等教育研究》,国家教委收入《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文件资料选编》。
退休时于1993年创办了合肥经贸职业技术学校,在校大、中专学生700余人,毕业生除少数自谋职业外均已安置就业。严谨的教学,严格的管理,多渠道的就业安置单位,得到了家长及社会各界好评,合肥市教委两次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。《不熄的烛光》,记载了其办学的先进事迹。
匡清河:(1938~),河南洛阳人。基础教育家。
高级教师。河南省洛阳市中学高级教师。中国民主同盟盟员。
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。曾任教于河南省洛阳市十九中学,是河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,中国民主同盟河南省第八届代表,中国人民政协洛阳市西工区二、三、四届委员,民盟洛阳市委委员,政协洛阳市西工区政府教委督导员,洛阳市社会学会常务理事、外联部部长,河南省购销协会洛阳分会筹备处主任。现任河南省营销协会洛阳分会副会长等职。
在哲学范畴内容更新,新的哲学范畴出现等问题有新的学术观点,在论文《范畴代数初探》、《范畴代数与范畴逻辑》中给出了范畴的哲学定义,建构了推理系统,建立了哲学范畴的数学模型,在《科学认识逻辑的架构及其推理系统》论文中给出了哲学流动范畴准确定义,搭起了三个新范畴的架构,建立了摹哲学范畴的模型,初步建立了新范畴的逻辑推理系统。
1982年以来先后在省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多篇,其中多篇获优秀论文奖和荣誉证书。1986年因论文《Fuzzy Boole朦胧对逻辑的拟然推理》出席全国中青年哲学工作者最新成果交流会并获荣誉交流证书。1988年获洛阳市西工区政协委员为四化服务先进代表荣誉证书,1990年获洛阳市社会学会首届年会积极分子荣誉奖状。
业绩曾入编《中国专家》、《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大辞典》、《中国当代创业英才》等大型辞书中。
匡清河:(1938~),河南洛阳人。现代教育家。
中国民主同盟盟员。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。
曾任教于河南省洛阳市十九中学。是河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,中国民主同盟河南省第八届代表,中国人民政协洛阳市西工区二、三、四届委员,民盟洛阳市委委员,政协洛阳市西工区政府教委督导员,洛阳市社会学会常务理事、外联部部长,河南省购销协会洛阳分会筹备处主任。现任河南省营销协会洛阳分会副会长等职。
在哲学范畴内容更新,新的哲学范畴出现等问题有新的学术观点,在论文《范畴代数初探》、《范畴代数与范畴逻辑》中给出了范畴的哲学定义,建构了推理系统,建立了哲学范畴的数学模型,在《科学认识逻辑的架构及其推理系统》论文中给出了哲学流动范畴准确定义,搭起了三个新范畴的架构,建立了摹哲学范畴的模型,初步建立了新范畴的逻辑推理系统。
1982年以来先后在省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多篇,其中多篇获优秀论文奖和荣誉证书。1986年因论文《Fuzzy Boole 朦胧对逻辑的拟然推理》出席全国中青年哲学工作者最新成果交流会并获荣誉交流证书。
1988年获洛阳市西工区政协委员为四化服务先进代表荣誉证书,1990年获洛阳市社会学会首届年会积极分子荣誉奖状。业绩曾入编《中国专家》、《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大辞典》等大型辞书中。
匡肯构:(1940~),湖南双峰人。著名畜牧兽医专家。
高级畜牧师。1963年9月毕业于贵州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,同时被分配到贵州省毕节地区畜牧科学研究所工作。
1984~1992年任湖南省娄底地区对外经济贸易粮油食品公司副经理(副科级)兼工会主席。
参加工作三十余年来,先后在地级科研、事业和企业单位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和管理工~今作,被评过五好青年、优秀党员、先进工作者、计划生育模范、弘扬麒麟文化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。
传略被辑人《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》、《全国优秀人才辞典》、《双峰县志》和《国魂》。
匡兴华:(1945~),祖籍湖南祁东,出生于长沙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专家。
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、科研部研究员、研究生导师。196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。此后曾在三线工厂从事技术工作十年之外,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又在武汉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系读研究生,获理学硕士学位。
1983年以后一直在国防科技大学工作。自幼有志于学,并好学上进、求真务实,坚定不移。人生的座右铭是恩格斯的名言——“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有所作为”。因此,无论是读书、从事技术工作还是科研与教学,总是力图做得问心无愧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情报学的理论研究,发表了大量论文,为我国情报学学科理论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,曾被同行评价为“我国优秀的情报学家”。
到部队工作以来,主要从事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战略与管理研究,主持完成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级、军队及部委级科研课题十二项,获科研成果奖八项,其中部委级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;出版专著、译著和教材十六部,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一百余篇,累积近六百余万字;主要代表作有《国防科学技术论》、《中国的核力量和核战略》、《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》等专著或译著和“关于深化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几个问题”、“二十一世纪初世界军事技术发展的新动向”等论文。
近几年来,在从事科研的同时,还受聘担任全军高级干部高科技知识培训班专家组专家,承担有关教学和教材编写等工作。此外,还先后到全军许多军以上单位以及教育部、北京大学等地方单位开展军事高科技知识讲座数十次。其扎实的理论基础、宽广的知识面、活跃的思想和对军事技术问题的深刻分析,受到军内外的一致好评。曾先后被评为先进国防科技工作者和经总部批准立功一次。
现正在进一步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努力工作。
匡亚莉(1954 年~):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。
匡奕珍:(1961~),江西万安人。现代教育家。
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、副教授,全国商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国内贸易部教材委员会委员,山东制冷冷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山东省职业学校经贸类专业教研中心秘书长。
主要著作有《制冷原理》,主持制订内贸系统制冷与空调专业《教学大纲》,主审《热工理论与流体力学基础》、《制冷与空调系统给排水》、《制冷与空调设备》、《制冷压缩机》、《食品冷藏技术》等大中专教材。
1999年6月入选《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》
以上就是全部内容,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小编。
- END -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姓沃的名人-姓名学
沃姓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363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。历史上部分姓沃的名人沃田沃田(?-1557):明代将领,山东蓬莱人。嘉靖二十四年(1545)武进士,曾任指挥同知、漕运把总,提升都司、江苏仪征守备。三十六年(1557),倭寇侵扰扬州,深入安徽天长,沃田率兵抗御。他骁勇十分,身先士卒,闯入敌营,乱敌阵脚,激战数日,获全胜。但因战马失蹄,陷于沼泽,惨遭杀害。敕赠镇远将军都指挥佥事,世袭指挥使。沃墅沃墅:明代温县知县,萧山人。洪武初,民艰于食,沃墅开辟荒芜,树艺桑枣,比代去,民遮道留之。沃頖沃頖:明代成化进士,定海人。以监察御史左迁内乡知事。兴利除弊,禁奸保良。公署学校都是他建的。积谷10万石备赈。升荆州知府。其他沃姓名人有汉隐士沃隽等。近当代沃姓名人有爱国民主人士沃祖全,光学专家沃新能,外交官沃瑞棣等。沃隽(生卒年待考),汉朝人,在蓬莱岛修道,相传后来得道成仙而去。姓沃的男明星:(暂无)姓沃的女明星:(暂无)
姓殳的名人-姓名学
殳[shū]姓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362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。历史上部分姓殳的名人殳默清朝才女、诗人、书法家,字斋季,小字默姑,九岁能诗,兼精小楷,是浙江嘉兴人。江南女子心灵手巧,而殳默自小学习诗书,书法也好,刺绣极美,名盛一时。殳帮清明朝时有名的孝子。他生活在明朝初年,社会刚安定,讲究忠孝的风气较盛。殳邦清的两个儿子,也受家教而以孝敬闻名。殳季真著名汉朝学者(一说南朝宋国)学者。宋明帝时,曾得《道经诀》。殳文著名明朝大臣。任福建漳州知府,有政绩。殳君素字质夫;吴人(今江苏苏州)。著名明朝画家。师从文嘉钱谷,为入室弟子,有出蓝之美。候懋功、朱朗之流亚。按画体元诠有金陵殳质,字质甫,工山水。是否一人,待考。殳胤执殳君素之子;吴人(今江苏苏州)。著名明朝画家。善山水。姓殳的男明星:殳学超等。姓殳的女明星:殳俏等。
姓阙的名人-姓名学
阙姓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359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。历史上部分姓阙的名人阙礼南宋中侍大夫。建有功勋,但是不因为有功就骄傲,而是平易近人,人们说他是宋朝南渡后中侍中唯一可以称道的。明末清初从福建迁往四川。阙清明代务本爱民的平凉知府,河南人,弘治举人,知平凉府,天性纯孝,为政爱民,受到人民的爱戴。阙岚清代著名画家,桐城(今安徽省)人,字文山,一作雯山,号晴峰,客吴门。善画山水、花卉,尤工人物。仙佛像亦甚妙,善写真。阙羽三春秋时中侍大夫,据《宋史》记载说,光宗绍熙末,赵汝愚及韩等权臣提出建禅位之议,幸亏宦者阙礼入告皇太后,光宗之子宁宗才得以继位。宁守即位后,擢升其为中侍大夫。他却不居功自傲,所以被誉为“南渡后内侍这可秒者”阙姓名人。阙庆忌汉代胶东内史,鲁申公的学生,以所写诗闻名。阙士琦字褐公,明朝湖广桃源(今湖南省桃源县)人。崇祯进士。曾做过南安知县,上任不足半年,认为做官太辛苦,辞官归乡,杜门著书,坚决不肯入仕为官。朝廷因其德高望重,要调他入京任编修,也被拒绝。卒后留有诗文集近十种传世。阙麟书浙江丽水人。字玉麟(1879-1946)。肄业丽水圭山书院。19岁府试名列之首。八联军入侵后,从事反清革命。1902年加入双龙会,任丽水分部会首。联络会党,策划起义。1904年双龙总会会首王金保死难,继承领导。先后加入了光复会和同盟会。徐锡麟一秋瑾遇难后,于1908年到上海,与陶成章、王金发等共谋浙江起义。次年在杭州被捕。1910年冬,经营救出狱。1912年在杭州成立同盟会浙江支部,并办《平民时报》。后参加二次革命及护国运动。1916年5月在上海遭袁世凯党徒暗杀。姓阙的男明星:阙文、阙敬修等。姓阙的女明星:阙丽雯等。
姓寇的名人-姓名学
寇姓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356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。历史上部分姓寇的名人寇恂字子翼。东汉上谷郡昌平县人。东汉名将,“云台二十八将”之一。出身豪强大族家庭。王莽末年任上谷郡功曹,辅佐太守治理郡事,以才智出众、刚强果决深受太守耿况的器重。光武帝(刘秀)时拜河内太守,随光武出征再到颍川,当地士绅向光武说:“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”。后因以“借寇”为地方挽留官吏之典故。寇恂明习经术,德行高尚。朝廷倚重,遐迩闻名;他一生戎马,奋其智勇,所得俸禄,却往往厚施亲友故旧和从征将士。他常说:“吾因士大夫以致此,其可独享之乎”(《后汉书·寇恂列传》)!他治民有方,威望素著,屈己为国,顾全大局,当时人无不景仰他的长者之风,都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能。建武十二年(36年),寇恂去世,谥威侯。寇俊(约479~约561)南北朝魏官员。字祖隽。昌平(今山东曲阜南)人。永安二年(529年)出为梁州刺史,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农业,安定社稷。大统三年(537年)为洛州刺史。逾二年(约东魏兴和元年以后),拜为秘书监(国家图书馆官员)。时东魏始建国,图书多散佚,他下令设令史一职,抄集经籍,按经、史、子、集分部搜列,群书稍备。武成元年(559年),选为骠骑大将军,进朝与帝面叙洛阳故事。谥号元。寇泚唐代中宗朝为长安尉。张仁愿在朔方,奏用分判军事。开元十三年,帝自择刺史,寇泚由兵部侍郎出守宋州,赋诗祖饯诗一首。寇准字平仲,北宋政治家,诗人。华州下邽人。为人刚直,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,赴汴梁(开封)会试,进士及第。授大理评事,知归州巴东、大名府成安县。累迁殿中丞、通判郓州。召试学士院,授右正言、直史馆,为三司度支推官,转盐铁判官。天禧元年,改山南东道节度使,再起为相(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、同平章事、景灵宫使)。官至参知政事。景德元年(1004年),辽军南侵,准任同平章事,力排众议,他力主抗,反对南迁,并促使宋真宗前往澶州(今河南省濮阳)督战,与辽订立“澶渊之盟”。后为王钦若等所谗罢相。天瘩初年复相,封莱国公。又被丁谓等排挤降官。后贬死雷州。终年62岁。仁宗时追赠中书令,溢忠憨。著有《寇忠愍公诗集》。寇英杰字粥臣。山东利津人,少年入伍第二次直奉战争后,任湖北陆军第二混成旅旅长、湖北陆军第一师师长,授陆军中将、将军府植威将军、授涵威将军。民国14年10月,任吴佩孚部第二路军司令。民国15年3月,吴佩孚任命为豫军总司令,督办河南军务收束事宜。民国16年(1927年)1月去职,寓居天津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任汪伪政府参谋本部上将参议。姓寇的男明星:寇振海、寇鸿烈、寇占文、寇世勋、寇家瑞等。姓寇的女明星:寇秀春等。
姓匡的名人-姓名学
匡姓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353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79位。部分匡姓历史名人匡章:(生卒年待考),又称匡子、章子,齐国人。著名战国时期齐国将领。屡立战功,卓有建树。齐威王时,曾率军打退秦国的进攻。齐宣王六年(公元前314年),乘燕国内乱,率兵十万,从渤海进发,五十日,直破燕都。后二年,在濮水上游抵御秦军,失利。齐湣王即位后,联合韩、魏两过攻打楚国。匡章在楚沙(今河南唐河)大败楚军,杀楚将唐昧。匡衡:(生卒年待考),字稚圭;东海兰陵人(今山东苍山鲁城乡,一说今山东济宁邹城匡庄)。著名西汉经学家。匡衡自幼勤奋好学,但由于家贫,晚上连油灯也点不起,他见邻居家灯火通明,就在自己家墙上凿了一个小孔,让灯光透过来借以刻苦读书。历史上流传至今的“凿壁偷光”这一寓意深刻的故事,即由此而来。同邑有一大户,家中豪富,藏书很多。后来,匡衡自愿为其做佣工,不要报酬。富户感到奇怪,问他缘故,匡衡代表愿尽其藏书。富户听后颇为感叹,遂取出藏书供匡衡攻读。顽强的学习毅力,使他获得了渊博的学识,后来匡衡跟著名学者后苍学经,对《诗经》有深刻研究,特别对经学有精辟的见解。据传当时流传者“匡衡说诗,解人颐。”由于才智过人,博古通今,经学绝伦,功成名就,位列三公,成为一代宰相。他善于讲《诗》。一次他与别人讲《诗》时,相互驳难,别人被说得哑口无言,只好慌忙地穿着鞋溜走了。匡衡曾做过小官,地位不高,加之汉宣帝不大喜欢儒生,他便被派到地方任职。当时长安城内很多学者给汉宣帝上书,请求将匡衡留在京城,但皆未被采纳。汉元帝即位后,匡衡被调回京都。汉元帝经常让其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。他曾上书汉元帝指出:百姓生活十分贫困,而许多官吏却贪赃枉法,大肆搜括民财,一味追求享受;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,不顾廉耻,大搞裙带关系,阿谀奉承等。匡衡建议朝廷压缩开支,考订国家制度,整顿朝纲,得到汉元帝的重视和采纳。但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,其建议的实施却收效甚微。匡衡历官博士、给事中、光禄大夫、太子少傅、光禄勋、御史大夫,丞相。后封乐安侯。不过,在匡衡当了丞相后,胆子很小,对专权宦官不敢揭露斗争。直到汉元帝死后,宦官失宠时,才大着胆子上书弹劫宦官,因此受到朝廷众大臣指责和非议。匡衡因而在羞愧中辞去了承相之职。匡衡的晚年气节不保,他明知百姓疾苦,却自己强行大量占有土地达两万三千公顷。汉成帝因此将其削官为民,匡衡于归家后不久病逝。如今,匡衡墓依然在山东枣庄市峄城区,并于1993年重修。重修后的匡衡墓焕然一新。镶嵌镌刻“一代名相”的大理石门坊巍巍壮观,长长的神道两侧石人石兽古朴庄重。大门外石狮一左一右惟妙惟肖。走进大门,甬道两侧翠柏行行,两株古槐树是在向游客讲述历史的沧桑。壮观的“匡衡祠”内端坐着匡衡塑像,周壁上彩画栩栩如生,诠释着先贤一生;俊逸的书法描写着匡衡从“寒门学子”到“鹏飞京华”直至“一代名相”的辉煌路程。展橱内陈列着汉代的学习、生产生活用具。祠南就是“匡衡墓”,高高的封土堆前直立着“汉丞相安乐侯匡衡之墓”石碑。苍松翠柏环绕,清幽静谧凝重。明朝主事王讴凭吊匡衡墓后赋诗一首:“埋玉此山侧,金声动汉庭。貂禅兼如相,风雅擅传经。日暖花空落,年深草自青。独来式故里,仿佛见仪容。”墓苍苍、祠煌煌,告慰着古代先贤;“凿壁偷光”的故事依然激励着历代莘莘学子!匡昕:(生卒年待考),庐陵人(今江西永丰)。著名南朝齐国大孝子。性至孝,母病亡多日,其泣哭哀号,母竟苏醒,时人以为孝感所致。匡才:(生卒年待考),邳州人(今江苏邳州)。著名金、元期间将领。原仕金为武略将军、邳徐兵马都巡使。金国灭亡后,率部降蒙古,守邳境。后领军攻宋,破五城,授沂邳东河监军,进沂邳东河元帅兼建武军节度副使。后宋朝大军大入境,匡才战死。匡福:(生卒年待考),山东胶州人。著名明初将领。元朝时期曾任河南行省参政,后投靠朱元璋,为骑尉,从征战,守东海,击倭有功,授武德将军,世守胶东。匡愈:(生卒年待考),一称匡愚,字希贤。著名明朝医学家。精于医术,曾随三保太监郑和三次出使外国,以名医家闻于当时。匡如桐:(生卒年待考),山东胶州人。著名明朝大孝子。性孝,父早逝,弱冠即独立支撑门庭,为人一言九鼎,著有《柳庄诗集》。匡福:(生卒年待考),穆州人。著名明朝抗倭将领。明太祖朱元璋执政时期,为骑尉。守东海,击倭有功,授武德将军。匡翼之:(生卒年待考),山东胶州千户所人(今江苏赣榆)。著名明朝大臣。明成化年间进士,巡按贵州,授南京御史,改北京御史,奉旨清理陕西军政,除积弊。他弹劾不避权贵,忤刘瑾,出为四川副使,孤身舌战,平息少数民族起义,官终广东按察使。匡源:(公元1815~1881年),字本如,号鹤泉;山东胶州人。著名清朝大臣,咸丰皇帝顾命八大臣之一。出生于书香人家,自幼聪敏好学,才年思敏捷,认真刻苦。十三岁考秀才,文采卓异,擅诗文,号为神童。他少有大志,传世他题“世人多白眼,吾独上青云”诗句以自勉。匡源伯父匡锡嘏,举人出身,任泰安府府学教瑜,对匡源十分赏识,认定侄儿将来必成大器,先是领至泰安学署就学,后于清道光十八年(公元1838年)付学费送他进国子监深造。清道光十九年(公元1839年)乡试,匡源夺得举人第三名的好成绩,次年巧遇恩科,匡源参加会试,再中进士,二十五岁的他在同榜进士中最为年轻。同年他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,又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。清道光二十四~二十五年(公元1844~1845年),匡源出任江西、山西乡试考官。清道光二十八年(公元1848年)2月,道光皇帝派翰林院编修匡源为皇子奕詝讲经。匡源深知此任重大,不敢懈怠,全身心投入,以报效皇帝的信任。不幸的是,第二年匡源母、父二老相继逝世,他只好丁忧故里。道光皇帝逝世后,咸丰皇帝继位,诏丁忧期满的匡源入宫。清咸丰元年(公元1851年),匡源出任会试同考官,次年升任兵部右侍郎。清咸丰五年(公元1855年),匡源任吏部左侍郎,并代理礼部尚书。清咸丰七年(公元1857年),匡源升调军机处任军机大臣上习行走。第二年任军机大臣上行走,赐紫禁城骑马。清同治元年(公元1862年)任职随称赞襄政务大臣。短短几年,匡源由皇子师连升数级进入中央权力中心。不同于晚清官府奢靡腐败的风气,匡源为官严以律己,勤勉清廉,不沾恶习。他对败坏的社会风气极为痛恨,为振作朝纲,匡源愤而撰写了很多指斥时弊的奏议。他不畏权势,同结党营私的贪官进行尖锐的斗争。清咸丰十年(公元1860年),英法联军进犯北京,清廷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。敌军压境,匡源力主固守以待勤王。胆怯的咸丰帝出逃热河,匡源弛骑以从,途中批谕、章奏、拟旨皆出自源手。英法议和,咸丰病危,临床托孤,匡源为顾命八大臣之一。清同治元年(公元1862年),同治帝即位,慈禧垂帘听政,开始翦除异己,削弱帝党势力,匡源被扣罪名罢官,有幸留得性命。退出政界的匡源受聘担任了济南泺源书院的山长,讲学十七年,弟子多达三千余人,他深感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”的乐趣。在他的门生中,不乏有出息、有作为的后起之秀,如潍县曹鸿勋、福山王懿荣、胶州柯劭文等。较之从政,讲学带给匡源更多乐趣和成就。匡源在文史艺术诸学科均有成就,生前著述很多,如《珠云仙馆诗文抄》、《名山卧游录》、《画学先贤》、《制艺卮言》等。部分匡姓近现代名人匡韶:(1902~1955),硖石人,化名史东山,因爱家乡的东山,便以为名。著名现代电影业先驱。自幼嗜好艺术。家贫,十七岁出外谋生,业余学习绘画。民国十年(公元1921年)进上海影戏公司任美工师,刻苦钻研电影业务。民国十三年开始担任导演,次年编导第一部影片《杨花恨》,获得好评。民国十九年入联华影片公司。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,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。民国二十一年与蔡楚生合作,摄制我国第一部以抗战为主题的故事片《共赴国难》。之后,又摄制《奋斗》、《青年进行曲》、《女人》、《人之初》等影片。抗战期间在重庆参与创建中国电影制片厂,并摄制《保卫我们的土地》、《好丈夫》、《胜利进行曲》、《还我故乡》等影片。抗战胜利后,受周委托,在上海和阳翰笙、蔡楚生、郑君里等组织联华影艺社,后与昆仑公司合并,成为抗战后进步电影的新阵地。他编导了著名影片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,被誉为“为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了基石”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,任中国剧协常务理事、文化部电影局技术委员会主任。1951年改编导演的《新儿女英雄传》,在第六届国际电影节上获导演奖。他从影三十多年,创作了二十多部影片。著作有《电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几个特点》、《论电影的镜头组接》。史氏曾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、第一次全国文代会。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匡亚明(1906年3月17日~1996年12月16日),原名匡洁玉,又名匡世,曾用名匡梦苏、匡润之,曾用笔名何畏、何晨、梦苏,江苏丹阳导墅匡村人。教育家。新中国成立后,匡亚明历任华东政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、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。1955年至1963年任东北人民大学(后更名为吉林大学)常务书记兼校长。1963年起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。“文革”中备受迫害,1978年复出,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。1982年起为南京大学名誉校长。1991年被任命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。晚年主持编写《中国思想家评传》。匡亚明对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有重要贡献,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,是吉林大学的重要奠基人,并曾两度出任南京大学校长,期间冲破旧束缚,延揽名师,注重传统文化教育,是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代表性人物。匡裕民:(1907~1977),江西万安上芫村人。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。1926年参加本地农民协会。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。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。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,自卫队队长,军委警卫团班长,红一方面军总部炮兵连连长,红三军团特科队队长、炮兵营营长,红一军团炮兵连副连长、山炮连连长。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。抗日战争时期,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代参谋长、团参谋长兼第一营营长,炮兵团副团长,延安炮兵学校副校长。解放战争时期,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副司令员兼炮兵学校副校长,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,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中南军区炮兵司令员,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,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主任,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、顾问。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。荣获二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1977年4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,终年七十岁。匡斌:(1913~1971),湖南湘乡人。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。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同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团排长、连长。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。抗日战争时期,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连长,补充团营长,独立旅第二团副团长、团长,鲁西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,教导第四旅兼湖西军区参谋长,冀鲁豫军区湖西军分区副司令员、司令员。解放战争时期,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二十旅旅长,第一纵队教导团团长,豫皖苏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,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军副参谋长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第七步兵学校校长,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,济南军区公安军司令员,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。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1971年因病在北京逝世,终年五十八岁。匡镜秋:(1931~),湖南益阳人。现代教育家。1951年益阳师范毕业后在益阳县任教。1956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,1960年毕业后,在湖南哲学社会科学所工作一年,后一直在常德师专工作,历任教研组长、历史科主任、校党委书记和校务顾问等职,副教授职称。长期从事教学工作,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后仍长年兼课,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扎实的理论基础,曾教过哲学、政治经济学、中共党史等课程,对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想政治觉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。围绕教学开展科研工作,曾主编《中国现代史简明教程》,撰写诗文近二十万字。由于他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成绩显著,在他任职期间,常德师专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26所优秀师专之一,获得奖状与奖金。他被推选为湖南省劳模代表大会代表。退休后,至今仍参与社会办学,其所办学校被评为常德市社会办学先进单位,个人被评为常德市社会办学优秀教育工作者。匡大才:(1935~),安徽金寨人。现代教育家。副教授。1949年参加工作,1954年金寨师范毕业后从事各级各类教育四十五年。1961年合肥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后,曾任安徽教育学院政治教师,合肥四中校长,合肥教育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、教务长、省成人高校招生办副主任等职。现任中华教育家协会理事、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研究员、合肥经贸职业技术学校校长。他在执教多年中,一面从事中共党史、中国革命史、哲学等课程教学工作,一面从事教学管理与科研。公开发表《在改革中求发展》、《叶挺与新四军》、《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程》等论文和著作十余篇部,共五十多万字。其中1992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国通史》,同行专家认定是“一部高水平的学术专著”,“堪称是别具一格的上乘之作”,安徽史学会评为“荣誉一等奖”。《谈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改革》一文,载入国家一级刊物——《成人高等教育研究》,国家教委收入《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文件资料选编》。退休时于1993年创办了合肥经贸职业技术学校,在校大、中专学生700余人,毕业生除少数自谋职业外均已安置就业。严谨的教学,严格的管理,多渠道的就业安置单位,得到了家长及社会各界好评,合肥市教委两次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。《不熄的烛光》,记载了其办学的先进事迹。匡清河:(1938~),河南洛阳人。基础教育家。高级教师。河南省洛阳市中学高级教师。中国民主同盟盟员。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。曾任教于河南省洛阳市十九中学,是河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,中国民主同盟河南省第八届代表,中国人民政协洛阳市西工区二、三、四届委员,民盟洛阳市委委员,政协洛阳市西工区政府教委督导员,洛阳市社会学会常务理事、外联部部长,河南省购销协会洛阳分会筹备处主任。现任河南省营销协会洛阳分会副会长等职。在哲学范畴内容更新,新的哲学范畴出现等问题有新的学术观点,在论文《范畴代数初探》、《范畴代数与范畴逻辑》中给出了范畴的哲学定义,建构了推理系统,建立了哲学范畴的数学模型,在《科学认识逻辑的架构及其推理系统》论文中给出了哲学流动范畴准确定义,搭起了三个新范畴的架构,建立了摹哲学范畴的模型,初步建立了新范畴的逻辑推理系统。1982年以来先后在省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多篇,其中多篇获优秀论文奖和荣誉证书。1986年因论文《Fuzzy Boole朦胧对逻辑的拟然推理》出席全国中青年哲学工作者最新成果交流会并获荣誉交流证书。1988年获洛阳市西工区政协委员为四化服务先进代表荣誉证书,1990年获洛阳市社会学会首届年会积极分子荣誉奖状。业绩曾入编《中国专家》、《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大辞典》、《中国当代创业英才》等大型辞书中。匡清河:(1938~),河南洛阳人。现代教育家。中国民主同盟盟员。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。曾任教于河南省洛阳市十九中学。是河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,中国民主同盟河南省第八届代表,中国人民政协洛阳市西工区二、三、四届委员,民盟洛阳市委委员,政协洛阳市西工区政府教委督导员,洛阳市社会学会常务理事、外联部部长,河南省购销协会洛阳分会筹备处主任。现任河南省营销协会洛阳分会副会长等职。在哲学范畴内容更新,新的哲学范畴出现等问题有新的学术观点,在论文《范畴代数初探》、《范畴代数与范畴逻辑》中给出了范畴的哲学定义,建构了推理系统,建立了哲学范畴的数学模型,在《科学认识逻辑的架构及其推理系统》论文中给出了哲学流动范畴准确定义,搭起了三个新范畴的架构,建立了摹哲学范畴的模型,初步建立了新范畴的逻辑推理系统。1982年以来先后在省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多篇,其中多篇获优秀论文奖和荣誉证书。1986年因论文《Fuzzy Boole 朦胧对逻辑的拟然推理》出席全国中青年哲学工作者最新成果交流会并获荣誉交流证书。1988年获洛阳市西工区政协委员为四化服务先进代表荣誉证书,1990年获洛阳市社会学会首届年会积极分子荣誉奖状。业绩曾入编《中国专家》、《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大辞典》等大型辞书中。匡肯构:(1940~),湖南双峰人。著名畜牧兽医专家。高级畜牧师。1963年9月毕业于贵州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,同时被分配到贵州省毕节地区畜牧科学研究所工作。1984~1992年任湖南省娄底地区对外经济贸易粮油食品公司副经理(副科级)兼工会主席。参加工作三十余年来,先后在地级科研、事业和企业单位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和管理工~今作,被评过五好青年、优秀党员、先进工作者、计划生育模范、弘扬麒麟文化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。传略被辑人《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》、《全国优秀人才辞典》、《双峰县志》和《国魂》。匡兴华:(1945~),祖籍湖南祁东,出生于长沙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专家。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、科研部研究员、研究生导师。196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。此后曾在三线工厂从事技术工作十年之外,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又在武汉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系读研究生,获理学硕士学位。1983年以后一直在国防科技大学工作。自幼有志于学,并好学上进、求真务实,坚定不移。人生的座右铭是恩格斯的名言——“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有所作为”。因此,无论是读书、从事技术工作还是科研与教学,总是力图做得问心无愧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情报学的理论研究,发表了大量论文,为我国情报学学科理论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,曾被同行评价为“我国优秀的情报学家”。到部队工作以来,主要从事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战略与管理研究,主持完成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级、军队及部委级科研课题十二项,获科研成果奖八项,其中部委级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;出版专著、译著和教材十六部,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一百余篇,累积近六百余万字;主要代表作有《国防科学技术论》、《中国的核力量和核战略》、《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》等专著或译著和“关于深化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几个问题”、“二十一世纪初世界军事技术发展的新动向”等论文。近几年来,在从事科研的同时,还受聘担任全军高级干部高科技知识培训班专家组专家,承担有关教学和教材编写等工作。此外,还先后到全军许多军以上单位以及教育部、北京大学等地方单位开展军事高科技知识讲座数十次。其扎实的理论基础、宽广的知识面、活跃的思想和对军事技术问题的深刻分析,受到军内外的一致好评。曾先后被评为先进国防科技工作者和经总部批准立功一次。现正在进一步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努力工作。匡亚莉(1954 年~):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。匡奕珍:(1961~),江西万安人。现代教育家。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、副教授,全国商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国内贸易部教材委员会委员,山东制冷冷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山东省职业学校经贸类专业教研中心秘书长。主要著作有《制冷原理》,主持制订内贸系统制冷与空调专业《教学大纲》,主审《热工理论与流体力学基础》、《制冷与空调系统给排水》、《制冷与空调设备》、《制冷压缩机》、《食品冷藏技术》等大中专教材。1999年6月入选《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》